读书这么好的事_读书这点事儿

2024-03-24 心情随笔 阅读:

  你不要对一本书抱有太过功利的想法,就是不要想一定要从一本书中得到什么。读书这点事儿。

  读书这点事儿【1】

  每当我一段时间不读书,就觉得写不出什么东西了,这是一种非常真实的体会。

  我读书不喜欢借书,而是喜欢去买书,不过书的价格确实很贵,于是常常买到一本书,就反复地读好几遍。

  每次买到一本新书,心情就特别好,像是有了一个大大的收获。

  我小心翼翼地打开它,在空白页上写下姓名,某某年于某某地某某书店购买,买这本书要得到怎么样的体会,然后盖上我的印章。

  这一切都做好了,或许也不是马上就开始读,而是把它在书架上放置着,像是觉得它是我的,就总会有时间去读,于是这本书就实际上没有读。

  不过过上一段时间,就肯定要开始读了。

读书这点事儿

  我打开书,慢慢品读每一个字句。

  以前在高中时养成的习惯,读书必要在书上留下痕迹。

  所以以前我所读过的书,上面会有很多勾画和批注。

  可是后来这个习惯改了,我开始不舍得在书上勾画东西。

  而且也突然明白,那种勾勾画画的读书,完全是适应于读教科书,真正自己爱的那本书,还是保持它的整洁、干净为好,于是翻书也很小心,至于每次读书,要先把手洗干净。

  如果真的是觉得某段话、某种观点非常好,那么也不会做勾画,而是抄书,抄写到笔记本上。

  这样的习惯应该更适合于我这样的人吧。

  我读书还有一个习惯,便是非名家不读,而且一旦发现哪个名家的某一本书很好,就去读他的其他的作品,仔细地研读他的书,一直到掌握了他的风格,他的思想,他的人格魅力,等等。

  这样的读书又有了弊端,那便是读书很狭隘。

  就是看似读的书很多,可是也就是那么几个人的书,读书不够广博,尤其是只是停留在那几个传统的名家上,就会开始脱离时代。

  于是最近买了些其他新兴作家的书,比如韩寒,比如张悦然。

  这样的习惯是必须改正的,读书不仅要专还要博。

  我读书还有反复阅读的习惯,一本书,只要我说我读过,那么至少是读了三遍了。

  我只是读过一遍的书,我只会说,我看过了。

  我看的书到不少,总体上觉得我看的文字不下于一千万字,可是呢,看了一千万,写出来的只有十万余字,看来还是读的少。

  少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有偏激的中国文化主义,我总是看中国的书,很少认认真真的去读过一本外国名著,要是非要说一部,那么只有《老人与海》,这本书我读了不下五遍,因为它很短小吧,可是短小却涵义极为丰富,值得研读。

  有朋友说,外国的书,是有很多值得品读的,因为毕竟在近百年,西方领先于我们的地方有很多,不要对外国书籍带有偏见。

  这是对的,我也要改改这个陋习。

  我认为要写小说,是不能不读张爱玲;要写杂文,不能不读鲁迅;要写散文,不能不读周国平。

  当然这是在国内。

  在国外呢,小说当属欧亨利,当然是短篇,而长篇还是要读海明威;散文要读梭罗;杂文我还没有读过多少,听说马克吐温的不错。

  和所有爱书的人一样,我有一个怪癖,就是怕别人借书,我借别人的书还不想还。

  余秋雨有一篇散文,叫做《借书忧》,未免觉得有些矫情,可是也是一种真实的状态,你想啊,自己买的书,自己的爱的东西,哪里舍得外借,而且一旦借了,就指不定哪天还,更是怕借好还差,或是借好还无了。

  不过,我的理由比较俗气。

  我想呢,书就是情人,情人怎么能借给别人呢。

  既然把别人的情人抢了过来,那又怎么那么轻易地就还给你呢。

  夺人所爱,就没有再还的道理了。

  写书这事儿是最有可能误人子弟的。

  你想,你说的话,说过了就完了,空口无凭。

  如果你一旦写出了文章,出版了书,又有了一点小名气,而这书中又出现的偏颇的观点,将会影响多少人呢?所以写书者要有敬畏读者的心态。

  当然读书也这样,不可全信,全信等于没有读;也不可全疑,全疑也是没有读。

  最好的状态是批判,是又接受又怀疑有创新。

  这才是有所得。

  最近又变得比较苛刻了,买书不仅要看作者,还要看是哪个出版社的。

  出版社不好的也不买。

  这样的变化应该是一种进步还是倒退。

  还没有得到验证。

  好的书就如同香烟,让你陷进去,并且让你陶醉,有所寄托。

  你不要对一本书抱有太过功利的想法,就是不要想一定要从一本书中得到什么。

  你越是这样想,反而什么也得不到。

  你不要怕一本书你读完了,或者读了一部分,却什么也没有看懂。

  你或许以为自己无所得,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它的益处在以后某种际遇里可能就显现出来了,它至少提高了的整体涵养。

  我最近读周国平的哲学散文集《守望的距离》,读了一部分,就是觉得什么也没有看懂,可是我并不认为我无所得。

  一本书你全读懂了,其实什么也没有懂,如同当你以为你很聪明的时候,其实你有很多都还不懂呢。

  似懂非懂中有所顿悟,才是有所得。

  读书的人和不读书的人,真的是看起来就不一样,读书的人有一种气质,我不得不承认,他们看起来很儒雅。

  写了这么多,只是我关于读书的一点体会,希望你分享。

  一夜无眠【2】

  有一首歌曲名叫《那一夜》,我简约在大街上听到过,在网上一查,始知是由谢军演唱的。

  听上去这是一首节奏明快的爱情歌曲,只是歌词不熟悉。

  这首歌曲,使我想起了年少时的一夜无眠。

  记得有句名言大意说:人生的道路,最关键处常常就那么几步,有时候,你走错了一步,会影响你一时,也可能会影响你一生。

  这句话,我也有很深的体会。

  回头看看走过的四十多个春秋,能够让我驻足回眸的关键之处并非很多,年少时的一次一夜无眠算是最刻骨铭心的了。

  时间的指针倒回到1978年初。

  记得那是我初中三年级学期末的一个寒假,一天晚上,父母带我们兄弟三人去看电影:李谷一主演的湖南花鼓戏《打铜锣补锅》。

  我们刚出门,父亲遇到了一位熟人,她是我就读中学的一位政工干事。

  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当时她跟我父母谈话的主要内容。

  她说,教育体制将有重大改革,改春季招生为秋季招生,并以统考代替当前的推荐升学模式,为衔接好这次改革,所有学校将延长半学期。

  还有就是,将划分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根据考分情况确定录取到哪一类学校。

  就是说,在“开门办学”环境下浑浑噩噩混了整整三年的我,已经等待初中毕业和升高中的我,还要在初中部呆上一个学期,然后,将要经过有淘汰率的考试,才能确定能否升入高中,能否进入重点中学的高中部。

  要知道:我的所有科目中,除语文及格外,其他可是一片红啊!其中数学仅靠猜、蒙得了16分,数学老师在成绩单上加了4分,也只是凑足了20分而已。

  几乎一片空白的我,延长一个学期,就能赶上去?我的心里打着拨浪鼓。

  平时不识愁滋味的我,从此刻开始,竟然开始知道着急了。

  路上,我一改往日走到哪儿疯到哪儿模样,默不作声地跟在父母后面进了电影院。

  戏曲电影《打铜锣补锅》属于当时刚刚的开禁电影。

  记得母亲说李谷一是一位名角,很喜欢看她演的戏。

  而此时的我,只是偶尔用眼睛扫一下又唱又跳的李谷一,根本不知道电影的内容。

  我在心里反复告诫自己:延长的这个学期,我一定要加油干了,不能再瞎混日子了。

  看完电影回家,父母并未说啥,我也一句话没说,径直往阁楼上冲,到处翻找初中阶段的课本,心里害怕丢失了找不齐。

  坐在灯下,看着一摞摞既熟悉又陌生的课本,它们像天书,似梵语。

  回忆着课堂上曾经的一次次自我安慰:以后慢慢学吧,以后日子多着哩。

  此时方知“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对于我来说是多么大的讽刺。

  懊悔自己将大好时光一天天放走,可以肯定地说,三年初中,自己几无所获,真是白活这么多年了!

  躺在床上,我怎么也合不上眼,翻来覆去地想着几门课程,计划着每一门课程复习的时间安排,要达到的效果。

  人啊,确实很怪,正是从那一夜的无眠开始,小小年纪的我,后来竟然经常闹失眠。

  次日起,我好像变了个人似的,真的安静下来,每天晚上坚持学习到9点半,从初中一年级开始,自补课程。

  一个月下来,我开始有一点点自信了,因为我慢慢地可以看懂课本内容,而且觉得老师课程上得慢,自己主动往前赶,知道给自己加压了。

  再一个月下来,几次小测验成绩稳步上升,数学、物理化学等各科老师也公开在课堂上表扬我。

  还记得当时自己那个喜悦啊……果然,尽管基础不扎实,分数考得也不是特别出众,但工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我还是考进了重点高中……

  回想那一夜无眠,人至中年的我,还是感慨无限。

  我曾反复想,如果那天没听到考试制度改革的消息,在明日何其多状态下混日子的我会怎么样?如果没有那无眠一夜的坚定想法,自己能像后来那样努力吗?由于没有如果,我还是得感谢我的那一夜无眠,感谢一夜无眠的那个“我”。

  假如自己的人生能够有几个这样的一夜无眠,以认真冷静的心态回思一下自己的所得所失,勾画一下人生道路上的几个重要目标,那么,是否就可以使自己的人生之路走得顺畅一些呢?常常回到青春的年轮里走走,是否就可以永葆青春状态呢?

  美丽的约定【3】

  初秋的清晨,依旧被闹铃唤醒,这是登山的约定。

  隔夜不忘把车头调好,为了减少汽车在邻居家门口调头的时间。

  每次都是迸住了呼吸转动车钥匙,总怕这汽车发动机声音吵了邻居,因为四周还是寂静一片,他们还在沉睡。

  出门时轻轻地和狗狗说:我要去登山了,你在家乖点喔。

  这全是因为有登山的约定。

  在约定的集合地,十几辆小车半军事化地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到达,齐刷刷的列队,犹如老道的赛车手。

  可以想象,在夜色尚未散开的清晨,这情形是何等地壮观。

  我感慨大家的这种约定,这是一个多么执着的约定啊,这约定是那么地清脆,那么地坚定。

  那是在一年前,三十多人组成的团队,在晨曦微露时,约定去登山。

  那不是因为闲着没事,你看,登山回来各自还得投入一天的紧张工作。

  也不是因为没有别的健身运动,只是一个美丽的约定,引发了一场无法克制的牵挂,铺开了一幅灵动的画卷。

  那座约定的山在距城市的十公里外,名为穹窿山。

  这里是乾隆到过的地方。

  这里是孙武著兵书的地方。

  诗人眼中的“吴郡名山第一山”。

  “山花有意千里艳,小草无言迎远客”。

  每次绕过那块刻有“穹窿山”的磐石,跨上“乾隆御道”的长廊,总觉得也许是我们的祖辈和乾隆有约,要让这条由山花簇拥的御道流芳百世,才昭示我们今天用双脚来一遍遍地度量这条延绵向上的山道。

  御道旁翠鸟覆丛林,秋叶稀露珠,山涧溪水潺潺,碧池映白云,漓漓清幽,洗刷了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从喧嚣的城里带来的隔夜浮尘。

读书这么好的事_读书这点事儿

http://m.haohaowg.com/qingganrizhi/317561/

推荐访问:

心情随笔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黑白小说全文|黑白亦是如此 下一篇:[一只孤独的船]人是一只孤独的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