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就业方向|产业经济学结构论文

2024-01-23 现代诗歌 阅读:

  新结构主义经济学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解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恢复缓慢,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经济不健全,仅仅依靠市场的力量无法将资源配置到现代化的企业中。

  因此,结构主义经济学主张应当以政府为主导,通过直接配置资源的手段来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

  而中国在推行市场化后相对于六、七十年代经济反而出现下滑。

  针对这一现象,新结构主义经济理论做出了解释,本文将以新结构理论的主要思想解释中国的经济发展,尤其是针对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做出具体解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扩展理论的应用范围。

  1、 文献综述

  经济增长的实质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随着经济的发展,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政府必须要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规范人们的交易行为才能保证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

  中国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推行的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而这一战略必然导致劳动力需求减少,劳动者工资下降,收入差距加大。

  当政府优先发展重工业时,工人与企业家的收入差距会拉大,导致经济发展停滞,城市化进程缓慢。

  发展经济学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分支,提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不能完全依靠市场,而是需要政府在市场失灵的时候进行调节。

  内容可概括如下:1、每一经济体的禀赋和结构随着经济发展变化而变化。

  2、经济发展的过程是连续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不能盲目借鉴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经验。

  3、市场始终是配置资源的根本机制,而政府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应该发挥积极作用。

  林毅夫、龚强等人通过建立两部门模型,提出当一个国家的资本禀赋水平较低时,如果政府优先发展重工业,那么政府将通过扭曲经济实现其战略目标。

  2、 新结构主义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解释

  2.1 渐变式改革的优势与缺陷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采取的改革属于渐变式改革,从1978年到1994年,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在农村,中国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完全改变了曾经农村合作社的制度,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在城市,政府鼓励民营、私有企业的成立,授予地方政府定价权。

  同时,政府对于创新型企业和优先发展的企业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降低私有企业的进入门槛等。

  然而这些改革措施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国有企业过度膨胀,收入差距不断增加,陈腐滋生,社会矛盾日益严重。

  在经济转型时期,政府对国有企业加强扶持,包括对通信、电力、银行等部门进行财政补贴等。

  2.2 中国经济在目前增长速度放缓出现“新常态”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甚至成为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而在二十一世纪以来,经济发展速度呈现明显减缓趋势。

  利用新结构主义经济的理论,可以通过投资、出口和消费三个角度来解释这种经济现象:

  2.2.1从投资的角度分析

  中国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包括国有大型企业的资本积累、个体、民营企业的资本积累、外商对中国进行的投资。

  这些资本创造的价值让中国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在海外进行投资,大量跨国企业的产生使这一想法成为现实。

  发达国家由于已经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其市场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发达国家的人口规模出现停滞甚至缩减,劳动力资本的价格上升,从而经济发展速度减慢。

  2.2.2从出口的角度分析

  中国长时期由于技术水平落后,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劳动密集型企业,其产品大多是缺乏技术含量的轻工业产品,难以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

  中国出口的产品大多数只能获取微薄利润,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优势,从国外引进的技术,对原材料进行简单的加工制造,或者是将各地区生产好的零部件进行组装。

  东亚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基本都是利用自身丰富的原材料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优势,生产附加值较低的产品出口发达国家。

  2.2.3 从消费的角度分析

  从消费的角度分析,中国的经济发展形势相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国的GDP有50%以储蓄的形式存在,也就是说国家可以通过调节税收和利率等经济手段刺激国内消费需求,而这一特点在其他发展中国家都很难见到。

  2.3 中国在未来时期经济发展前景

  随着科技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总体上看,中国的经济形势具有乐观的前景。

  中国通过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从国外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人才,鼓励创新创业等一系列措施,极大的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

  2.3.1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资源丰富,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较低,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虽然已经进行了产业结构升级,但是在大部分地区,尤其是中小型城市,其产业仍是以制造业和农业为主。

  2.3.2 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实现未来经济发展

  目前,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趋于完善,航空企业的发展,高铁线路的修建等,都极大促进了交通设施的现代化,为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创造了独特的条件。

  中国应当重视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加强通讯设施,公共设施的建设,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3.3 新能源新产业的发展可以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

  中国的经济虽然取得了巨大突破,但是在新能源、新产业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视程度不足,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破坏了环境,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提高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片面发展经济而污染环境是不可取的。

  中国应该吸取发达国家在发展经济时的经验教训,避免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 政策建议

  针对中国在“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特点,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3.1 严格落实八项规定,打击陈腐

  为了创造良好的市场秩序,需要严厉打击贪腐等现象。

  贪腐的出现不利于创造市场经济中公平公正的竞争氛围,难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尤其是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中,贪腐严重阻碍了民营企业、私有企业的发展,降低了经济运行效率。

  3.2 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转型

  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在改善人们生活的同时也极大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只有具备完善的交通设施,第三产业才能有条不紊的运行。

  第三产业主要包括贸易机构和服务组织,不能直接生产和创造产品,但是其交易基础是农产品和工业品等。

  3.3 大力发展教育,培训创新型人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人力资本逐渐取代物质资本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

  中国不能一味的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资源发展经济,在信息时代,知识和技术才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大力发展教育能够提高中国高素质人才的储备,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从产业经济学视角看经济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

  1县域经济在我国发展阶段概述

  一直以来县域经济都是我国城乡经济转接口,承担着国民经济战略基石地位。

  县域经济在我国发展大致经过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自建国以来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是封闭时期。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经济活动开展全部依靠政府指令,甚至包括居民的消费需求,也是随着“市场”而变,在这个时期,我国县域经济动力属于单一结构。

  八十年代初到二十一世纪初是逐步开放时期。

  随着市场化改革深入和资本黏合作用强化,居民需求被企业逐步纳入生产经营规划过程中,同时,县域政府则由独断型政府转向竞争性政府,由此,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企业和县域政府双轮驱动的结构。

  二十一世纪初,尤其是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是开放时期。

  尽管竞争性政府在一段时期内作用进一步强化,但其负面效应也逐步放大,2012年中共十八大尤其是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来,县域经济发展逐步向市场决定的企业主导型驱动结构转变。

产业经济学就业方向|产业经济学结构论文

http://m.haohaowg.com/shigedaquan/305483/

推荐访问:产业经济学研究生 产业经济学算冷门吗

现代诗歌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现代文学作品】有关现代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下一篇:本科毕业论文绪论字数|现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绪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