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学校_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论文

2024-01-19 现代诗歌 阅读:

  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作为高层次职业教育,其发展关系着国家就业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而招生制度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入门通道,其改革必定要与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相适应。

  第一篇:高等职业教育多元化招生制度改革

  摘要:随着社会转型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多元化招生制度成了时代发展的必要产物,文章通过对六种多元招生方式的利弊分析,来解读多元化招生制度的迫切性与必要性。

  关键词:

  高职教育;多元化招生制度;改革

  改革招生制度是全面贯彻“十八大”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重大举措,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它是改变以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力图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2013年4月15日,教育部正式颁布《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和完善多样化的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方式,由此高职教育形成了六种各具特色的招生类型,它们是在原来招生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与丰富的结果,其目的是通过不同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才的合理分流。

  一、普通统考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统一的入学考试就被固定下来。

  但在统一高考的基础上,进入高职院校应补充并增加专业技能考试,最后招生院校综合学生的文化成绩和技能成绩,择优录取。

  这种招生录取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科学规范,相对公平

  统一的试卷、时间和录取方式,有利于进行统一管理,科学规范地进行人才的甄选。

  学生进入高职院校是通过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列,择优录取,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入学的公正性。

  (二)与时俱进,不断调整考试内容

  以前,高职院校的招生与学术型、研究型大学的招生一样,是通过文化知识的考核实现对人才的考评。

  随着高职教育自身地位与作用的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招生改革步伐也与时俱进,在文化考核的同时,加入了技能成绩的考查,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

  (三)历史悠久,认可度高

  统考是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被延续至今的招生方式,其历史悠久,影响力较大,同时大部分学生和家长对这种招生模式的认可度较高。

  普通高考的初衷是为了进行合理的人才分流,但高职教育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它的实践性和职业性,通过高考这一选拔与淘汰机制,带来的是分数高低的排列组合,最后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是那些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因而导致社会对高职教育存在偏见与歧视,家长与学生的认同度低,高职教育陷入自身无法提高教育质量的恶性循环之中。

  二、单独招考

  高职院校单独招考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录取方式,主要是针对中专、职高、技校的毕业生单独组织的考试。

  但目前这种招考方式的招考范围发生了变化,高中毕业生也可以参加单独招考。

  单独招考有以下几个优势。

  (一)扩大了高职院校的招生自主权

  过去,高职院校招生多是以统考为基础,招生方式单一,在对学生的筛选中缺乏主动权,甚至是选择权。

  而单独招考给高职院校自主选拔学生提供了机会,同时也提升了其自身地位,拓宽了招生渠道。

  (二)报考条件宽松,给予了学生更多受教育的权利

  单独招考主要是高职院校自主命题自主选拔,它为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教育背景的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教育平台。

  另外。

  单独招考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学生更宽松的入学条件,切实保障了每位学生的利益和受教育的权利。

  (三)考生自主选择的机会增多

  随着改革深入,自2007年几家高职院校试点到现在的多地区、多领域的积极参与与开展,单独招考给予学生的不光是“无需高考即可有学上”的途径,随着试点院校的不断增多,也增加了学生自主选择高职院校的机会。

  单独招考是相对独立的一种招生模式,它适应了高职教育发展的规律,但是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

  统考是在政府部门的统一部署之下进行的,而单独招考则需要依赖院校自身,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招生的运营成本,加大了高职院校发展的风险。

  同时生源的复杂性也极易造成人才培养难度的加大,学校的监管工作更是难上加难,所以说单独招考要想在大范围推行恐怕还需要走很长的路。

  三、注册入学

  注册入学是高职院校招生的一种新模式,是指在高考结束后,未被志愿院校录取但高考成绩达到“注册入学”最低录取分数线的学生,就有机会填报这种招生模式的志愿。

  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或特长直接向高职院校提出申请,每个考生有3所院校的申请机会。

  高职院校根据招生简章,在计划范围内来选择符合入学标准的学生进入高校学习,它考量的是报考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注册入学作为一种新的招考方式,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入学标准低门槛,以学生实际需要为主

  注册入学是在学生最后没有被志愿院校录取的前提下另辟的一条通往高校学习的出路,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另外,当前中职学校一直存在生源短缺的问题,这一低标准的招生门槛,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中职学校的生源问题。

  注册入学本着一切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特长提出申请,这一举措充分尊重了学生,并且最大限度地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最大可能地挖掘每个人适应社会的潜能。

  (二)具有针对性,实现因材施教

  注册入学打破了一考定终身的僵局,给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适合自己的平台,它不像统考那样将学生在进入高等教育时通过成绩进行排列,相反,它是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尽可能将选择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三)操作灵活,院校与学生之间“双向选择”

  注册入学是面向各省的民办高职院校和部分公办院校开展的招生模式,一经批准,均可进行试点。

  其操作灵活简便,打破了以前繁琐的录取流程,学生一旦申请,只要符合标准,均可进入高校学习,这是学校和学生“双向选择”的结果。

  其本质目的还是服务于当地经济的发展。

  注册入学是多元化招生制度改革的大胆尝试,是解决生源短缺的一种重要手段,但相应的它也存在一些弊端。

  较低的入学门槛,虽扩大了入学机会,但也受到家长和学生的质疑。

  四、技能高考

  技能高考是湖北省在2010年对职业教育进行改革的一项重大创举。

  技能高考的招生对象主要是面向应往届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它不同于以往的“笔试+面试”的考核方式,主要是实施以技能操作(70%)为主,文化考试(30%)为辅的方式,重视的是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方面的考核,以“知识+技能”的方式呈现。

  技能高考的出现是探索高职教育改革的一次重要尝试,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走中国特色职业教育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招考形式独具特色,理论与技能有机结合

  湖北省的技能型高考,以技能操作占70%,文化考试占30%的比重分配,它突出强调的是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不同于统考检验的“纸上谈兵”,但是也不忽视对于文化知识的考核,理论与技能的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应有的教义与精神。

  (二)因材招考,专业对口招生

  技能高考将技术操作与文化知识以真正的考试形式固定下来。

  其中文化知识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语文数学政治和部分常识题,考试内容具有针对性,同时又凸显职业教育的特点。

  但技能高考不同于传统考试,它培养出的是以学生能力为导向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所以在内容考核上也多从学生实际出发,技能考试方面不同专业则实行分类考试。

  不同的专业技能考核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且主要是现场实际操作。

  根据不同的专业设置不同的考试内容,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专业设置的多样性、科目设置的多元化也进一步体现了学校的特色。

  技能高考的考试内容是由教育考试院统一编制,其技能考核的内容是根据相关院校需求制定,在考核上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专业对口设置更有利于院校自身与人才培养的发展。

  (三)招考标准新颖,侧重实践操作的考查

  2015年湖北省的高职院校退出统考的历史舞台,至此,高职教育全面进入多元考试招生阶段。

  其中技能考试内容是依据国家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大纲和国家相关行业初级技术等级标准制定的,分为应知(专业知识)和应会(技能操作)两部分,考试成绩则以“合格”与“不合格”来区分。

  它将职业技能鉴定与人才培养有效地联系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入学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也体现了其招生的规范化。

  录取工作与普通高考基本同步,也是将知识与技能成绩融合在一起,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技能操作占70%的比重说明了实际操作在这类考试中的分量,也充分反映了当前职业教育的特点———实践性。

  这一举措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技能高考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高职院校组考,实际上就是主考的一种考试手段,它是将高考“一分为二”的一种有效尝试,但是在考纲制定、命题内容设置、阅卷评分和报名信息的实施过程中都可能受到主考部门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考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五、五年一贯制

  “五年一贯制”又被称为“五年制高职”或“初中起点大专教育”,是国家相关教育部门推出的保证初中毕业生可以上大学的一种升学途径。

  “五年一贯制”的招生层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当他们达到一定成绩标准后,可直接进入高等学校进行五年连贯性教育。

  其中,不同的省份对这一途径采取的是不同的模式,主要的表现形式有:“3+2”模式、“2+3”模式或称“2+2+1”模式。

  “3+2”模式指的是中高职三二分段制,是参加完中招的初中毕业生进入到中等学校学习三年,再参加中职升高职的统一考试,成绩合格者转高职院校完成两年的大专学习;“2+3”模式即学生前两年在中职学校学习,后三年在高职院校学习;“2+2+1”模式即学生前两年中职学校学习,后两年高职院校学习,最后一年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1]。

  这种上下贯通的招生方式有效地提升了中职学校的升学率,有力地确保了中职学校可持续发展。

  (一)上下贯通,缩短了受教育的年限

  五年一贯制,上下贯通,学生可提前进入社会进行锻炼,尽早熟悉工作岗位,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融合,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

  这样既缩短了受教育的年限,又节省了部分学费,对于一些家庭来讲减轻了经济负担,同时也给孩子教育提供了机会。

  (二)专业前景与就业紧密结合

  五年一贯制所设置的专业都是就业前景较好的热门专业,如人力资源、审计、高铁乘务、幼教等专业。

  越来越多的企业与学校合作,实施“订单式合作”培养模式,校企间的合作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这种招生模式培养的是与市场紧密结合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它为学生在择校时提供了更明确的导向。

  (三)拓宽了入学渠道,圆了学生上大学的梦

  五年一贯制是连续性、有效性的教育形式,它是学生上大学的“直通车”,中间无需参加“高考”,就可以获得国家认可的全日制大专毕业证书和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与传统教育相比,节省了部分受教育的时间。

  此外,五年一贯制教育更注重对学生兴趣、爱好的考察,切实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

  这一招生形式的出现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同时也是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的必要途径。

  五年一贯制缺乏三年高中阶段的学习,其生源质量较低。

  另外,五年一贯制处于“无淘汰、无应试”的保护模式之下,缺乏优胜劣汰的竞争氛围,所以这也导致高职教育一直跳不出弱势教育的怪圈之中。

  六、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入学

  技能拔尖人才主要是指在本专业领域内技术技能水平较高,学习或工作表现突出的学生或社会人员[2]。

  所谓免试入学,简单来说,就是可以免去考试这一繁琐的程序,直接进入高校学习,类似于保送生或推荐生。

  但高职教育的免试入学需满足以下条件:获得教育部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及以上奖项或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办或联办的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的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具有高级工或技师资格(或相当职业资格)、获得县级劳动模范先进个人称号的在职在岗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免试人员名单还需经省教育行政部门核实资格、高等职业学校考核公示,并在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公示后,最终由相关学校免试录取[3]。

  (一)招考针对性强,人才技能突出

  这类招考方式明确了自己选拔人才的目的,就是挑选出在技能方面突出、能力出众的学生。

高等职业教育学校_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论文

http://m.haohaowg.com/shigedaquan/304567/

推荐访问:高等职业教育是什么学历 高等职业教育理论

现代诗歌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中国现代远程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发展思考 下一篇:【2019年继续教育培训心得体会】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