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对策研究|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对策

2024-01-11 信息 阅读: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已经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对策一

  摘要: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一种社会普遍现象,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是保证决策者做出正确判断的基本前提,因此,保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很有必要。

  本文从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并据此提出应采取的对策和方法,目的在于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对策

  会计信息是经营管理者改善经营管理、评价财务状况、做出投资决策、防范经营风险的主要依据。

  其质量如何,不仅关系到企业内部管理的成效,而且关系到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会计信息失真已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力和判断力,

  严重危害了国家、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因此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建设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加大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研讨十分必要。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表现

  从其产生过程来看,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会计事项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处理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事项失真即实务中通常所说的“假账真做”:会计处理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是由于会计处理过程中的错误引起会计信息失真,即“真账假做”。

  当然也有二者并存的可能,即“假账真做”。

  根据是否由主观引起,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会计信息的有意失真和无意失真。

  会计信息的有意失真,是指会计当事人为达到某种目的,如为提高分红比例,取得股东信任等等,故意以欺诈、舞弊等手段,使会计信息歪曲反映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会计信息的无意失真,

  是会计人员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由于主观判断失误、经验不足和会计系统本身的局限性等,造成会计信息未能如实或准确反映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的内容。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1.内部监督不到位

  内部会计监督不利,首先表现在我国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健全,使得会计不能有效地行使其监督职能,其次企业经营者约束机制不健全,使得会计工作受制于管理当局,不能独立行使其职能,破坏了正常的会计工作,阻碍了会计的有效监督。

  比如许多企业不仅董事会与经理层高度重合,甚至连董事长和总经理也合二为一,使得公司内可能既无制衡的动因,也无制衡的机制安排,当所有者利益与管理层自身利益最大化发生冲突时,会计信息的编制和披露将难以体现所有者的利益要求,会计信息质量必然低下

  2.会计人员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不高

  会计人员专业技能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

  然而,目前我国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据统计1200多万从业人员中受过大专教育的不足15%,会计后续教育缺乏力度。

  另一方面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坚持原则、敢于同违法乱纪做斗争的少;相反对违规违纪熟视无睹的多,有的甚至利用其专业知识主动出谋划策,为了小集团的利益而不惜损害国家的利益。

  3.外部监督体系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

  从外部监督看,政府监督没有形成合力,代表国家利益的财政、税务、审计机关监督的工作重点不同,标准不一,在管理上各自为政,注重完成各自的职能任务,相互间的配合及监督合力未能形成,

  造成各种监督不能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同时,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也还不够完善,所承担的任务和需要达到的目标不适应,不能从外部监督上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4.会计信息制度不健全,惩罚力度不够

  我国现行的《会计法》有待完善,如现行《会计法》除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外,并没有涉及民事责任,民事赔偿责任对造假者而言,将承担巨大的风险,其作用不是行政处罚所能替代的,这也为会计信息失真埋下了隐患。

  三、扭转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和方法

  1.健全单位内控制度

  (1)严格执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授权审批制度、会计系统控制等内控制度,依法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建立会计工作的岗位责任制,并对其进行合理分工,使之相互监督和制约,建立关键岗位人员的定期轮岗制度。

  (2)加强财务收支监督,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审批手续不全的财务收支,应当退回,要求补充、更正;对违反规定不纳入单位统一会计核算的财务收支,应当制止和纠正;对违反国家统一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财务收支,不予办理。

  (3)定期进行内部会审《会计法》要求在单位内部应当有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以外的专门机构或人员对会计资料进行再监督。

  有内审机构的单位,应在总会计师的领导下,定期对会计资料进行内部会审,并且将内部会审制度化、程序化。

  2.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养,加大培训力度

  (1)会计人员不仅应当具备熟练的职业判断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还要有较强的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会计人员应坚持不懈地学习专业知识,使其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

  (2)单位要定期召开职业道德的动员大会,通过培训使会计人员有一种高度的危机感和历史责任感,使其自觉地把诚信原则放在首要位置,严格按照财务法规履行职责。

  3.加强外部监督

  (1)财政机关、审计机关、证券监督、管理机关等政府机关应加强对不实会计信息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同时应建立不实信息查询网,让企业和社会公众可随时查询提供不实会计信息的企业及责任人员。

  (2)完善注册会计审计制度。

  一方面要提高注册会计师队伍的素质,另一方面应对注册会计师的服务质量进行抽查,严惩违反职业道德及执业规范执业的行为。

  4.加强法制建设,开展普法教育,加大执法力度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过程,也是法制不断完善的过程,除了健全《会计法》之外,还应修订相关刑法、公司法等其他的法律法规来配合《会计法》的实施,真正树立起《会计法》在会计工作中的权威,提高法律的威慑力。

  参考文献:

  [1]李贤利.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和对策防范[J].财务与审计,2010(01)

  [2]李双霞.对会计信息失真若干问题的思考[J].经济研究,2009(05).

  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对策二

  摘要: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一直是世界范围内会计信息质量监管中的难点,也是企业会计问题频发之处。

  尽管我国企业近年来会计处理日渐科学规范,但是仍然存在着个别企业通过会计信息造假舞弊的牟利行为,社会影响极其恶劣。

  会计失真问题研究近年来进展较大,本文总结归纳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最新发展特点以及其与监管博弈中的新的形式,来探索如何应对这一屡禁不止的世界难题。

  文章认为,面对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特点以及产生动机,仍然不能够松懈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管,同时还需要更加明确的落实会计信息质量责任,兑现奖惩,促使企业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能够清晰的认识到自身会计责任和企业责任,防范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发生。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治理

  我国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是在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建立起来的,因而会计起步较晚、发展较快。

  在这一过程中,会计信息质量失真问题暴露较多,尽管这一现象受到监管层的重视,且在逐年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但是仍然屡禁不止。

  从xx年的银广厦案例到2012年的万福生科,重大会计信息失真案件一直在会计监管当中的难题。

  随着会计工作方法的演进、信息处理手段的革新以及会计监管的加强,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会变得越来越少,但在这一博弈过程中仍然需要社会各方群体共同努力。

  1会计信息失真概述

  1.1会计信息失真涵义

  我国《会计法》将会计信息失真定义为:会计信息的失真主要包括会计资料的不合法、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四个方面。

  而《会计法》的第四条第千款又规定,"单位领导人领导会计机构、会计机构的其他人员执行本法,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我国著名会计专家谭劲松等认为会计信息的失真就是一种现象,具体言么,就是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最终使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有了偏差,从而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的现象。

  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概念的侧重点是没能如实反映,也就是说只要与客观情况不符合;而狭义的会计信息失真则指出核算依据未能完全实际发生的业务为根据,同时会计实务操作上也没有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规则。

  可以看出,相比较来说,狭义的会计信息失真更被认为是故意为之,而广义的会计信息失真则比较复杂,所包含的方面也更多,既可能是无意的过失,也可能是故意的舞弊。

  1.2会计信息失真的类型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于xx年1月9日发布的《关于审理证券市场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的第十七条可知,会计信息虚假陈述,即会计信息失真包括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重大遗漏和不正当披露等四种形式。

  其中,虚假记载是指会计信息的披露义务人在披露会计信息时,违背会计准则要求捏造虚假事实,披露信息中含有不真实的内容;误导性陈述是指那些会导致投资人等发生错误的判断且造成了重大影响的陈述,

  而这些陈述往往是会计信息的公布者、披露义务人在公布时刻意造成的;重大遗漏则是指会计信息未能够完整表达企业的真实情况,具有重大信息的隐藏或遗漏;不正当披露则是指企业的框架信息未能够及时或合适的披露,对投资者造成一定的投资决策影响。

  这种情况在实际当中较为常见,但是却难以界定和监管。

  2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原因分析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禁不止,总结来看原因存在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大方面。

  从企业内部来看,主要是治理结构、管理者牟利等动机的驱使导致,而外部原因则主要由于社会环境和政策漏洞提供了外部条件。

  2.1企业内部原因

  治理结构存在漏洞。

  诸多会计信息失真案例当中都表现出明显的治理结构缺陷,如实际管理当中由于股权的过度集中,公众股东因所持有的股权高度分散,便会导致仅由内部人±或大股东控制董事会,

  董事会形同虚设,不能形成独立的健全的董事会来保证良好的经营机制,以及建立健全的企业高管聘选和考核机制。

  再加上一股独大、股权结构不合理等情况,我国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问题还是迫在眉睫的。

  配股融资动机。

  无论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都有这一动机。

  上市公司希望通过增发股票来获得融资收益,配股亦是如此,己经上市的公司根据公司的发展需要,可向公司的原股东发行新股,从而筹集更多的资金,而股票价格越高融资收益也就会越高。

  因而上市公司会主动向市场传达业绩较高、企业价值升高是信息来误导投资者从而太高股价。

  在这一过程中粉饰报表提高收益就成为上市公司的必要手段。

  而对于非上市公司而言,为了能够上市公开发行股票,需要达到我国《公司法》所规定的上市条件,其中一条规定IPO企业必须实现连续3年盈利,因而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动机。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内控漏洞是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非常重要原因,但却是多数企业忽略的管理环节。

  我国中小企业众多,家族管理模式较为常见,内控制度往往处于不健全的状态,或者存在但是由于权力凌驾于制度之上而未被较好的执行。

  由于控制不到位,很多人员的工作便不到位,彼时,原始凭证捏造、篡改,记账凭证记录有错等等都会发生,最终造成了会计信息的失真。

  管理者会计责任欠缺。

  管理者的会计责任意识是企业内部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因素,管理者对会计信息重视程度、严谨程度会传导至企业会计人员,影响会计结果。

  往往会计信息失真的案例当中,都可以看到管理人员的授意、指使行为的存在,会计人员由于在企业内部受制于管理者,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并担负直接责任,导致最后出现会计信息质量纰漏。

  2.2企业外部因素

  制度与法律尚需完善。

  我国当前的制度与法律环境下,对会计失真问题存在判定依据不一致的情形,法律和法规对同一行为的界定不一致导致对虚假会计信息的处理上也存在着差异,监管环节认为较为严重恶劣的会计信息失真行为在法律上无法得到认可和制裁,最终形成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禁不止的情况产生。

  监管机制尚不充足。

  对于多数企业而言,会计监管实质作用是非常有限的,监管层对企业内部的框架监督较为乏力,无法对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行为形成一定的威慑力,最终定会纵容会计信息失真行为。

  3会计信息失真行为对策建议

  3.1健全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效对策么一便是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

  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有效引导、控制经营者行为。

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对策研究|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对策

http://m.haohaowg.com/jiaoan/302962/

推荐访问: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信息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论文_医院财务风险论文 下一篇:[会计失真的含义]浅析会计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