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博士研究生招生_试析博士研究生群体幸福感探析论文

2016-02-19 幸福 阅读:

  摘要:博士研究生是处于学历教育最高层次的一个群体,在外界看来他们一定都是很幸福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他们的幸福感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博士研究生的读博动机、经济条件以及心理状态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提高这部分群体的幸福感,根本途径是努力培养其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可行措施是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效方法是自觉保持持久的内心宁静。只有这样,广大博士研究生才能收获成功,体味真正的幸福人生。

  关键词:博士研究生;幸福感;兴趣;价值观;心态

  幸福,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一种追求,追求幸福也是人类的终极目的。作为研究生群体,当然也不例外。在外界乍一看来,这一群体有知识、有文化,年轻、充满活力,他们一定是很幸福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不少针对硕士研究生的研究表明,他们的幸福感并不高,一般处于中等水平,有的还甚至显著低于城市居民。那作为学历教育最高层次的博士研究生的情况是否会好些呢?查阅相关文献发现,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不过,稍作理性分析不难发现,博士研究生的幸福感并不会比硕士研究生高。其原因主要在于,这一群体的年龄一般较大,他们不仅面临着比硕士生大得多的科研和就业等压力和挑战,也面临着要妥善处理好恋爱、婚姻和家庭等方面关系的现实问题。此外,通过一些媒体报道、日常交流访谈等途径也发现,博士研究生自身所表露出来的幸福感确实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高,不少博士研究生明确说自己并不感到幸福。那么,为什么这一群体自身体会的幸福感与外界的想法会有如此大的偏差呢?

  为了探寻这一答案,本文试图从幸福感这一切入点入手,对博士研究生群体幸福感不高的原因做深入剖析,并对如何提高他们的幸福感提出一些初步建议。

  一、什么是幸福感

  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的研究领域之一,它包括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SWB)和心理幸福感(psychologicalwell-being,PWB)两种。由于本文所讨论的都是主观幸福感,故文中所涉及的幸福感都是指这一概念,它是一个人稳定的、持续的幸福感觉,包括对现实生活的总体满意度,对自己的生命质量的评价,是对自己生存状态的全面肯定。前述博士研究生“自身所表露出来的”、“自身体会的”幸福感都是指这一含义。

  二、为什么博士研究生群体的幸福感不高

  随着国家对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中国参与高水平国际竞争、合作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甚至工作多年的在职人士纷纷走上了攻读博士学位这条荆棘与光环并存的道路。然而,正所谓“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博士研究生在追求自己人生理想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困难与挑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幸福感。具体而言,导致博士研究生群体幸福感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读博动机存在偏差

  博士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最高层次,其目的是培养国家所需的各行各业从事科学研究的高端人才。很显然,这一定位决定了博士研究生的职业理想应当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学奥秘、追求人类社会的永恒真理应当成为博士研究生发自内心的幸福感的源泉。然而,十分遗憾的是,不少博士研究生的读博动机存在了偏差,他们在并没有真正搞清“读博究竟是为了什么”这一点时便匆匆踏上了读博这条路。他们中有的是迫于就业压力而读博,有的是随波逐流而读博,有的是为了镀金而读博,有的是为了虚荣而读博,有的是为了将来能谋取一份好工作而读博,有的是为了职称、职务的晋升而读博,有的是为读博而读博……所有这些读博动机都存在一个共同点,即都是出自外在的某些原因、或为达到某些外在的目的而读博,而无一是发自内心的对科研的渴求而读博。

  其实正确的读博动机应当是出于对专业发自内心的兴趣,出于渴望实现自己的学术理想,并为此甘愿奉献一生。这不是唱高调,不是言不由衷,读博必须要有这样单纯的动机,并且要两耳不闻窗外事,这样才能静下心来。现如今,外界纷扰太多、诱惑太大,如果没有甘坐十年冷板凳、甘于寂寞的决心和勇气,是做不出什么出色的研究出来的。当然,这并不排斥博士研究生高强度研究之余的适当放松。积极向上的娱乐、锻炼是必要的,适度从事自己的业余爱好也是可以的,但决不能主次不分、本末倒置,在科研工作以外花费过多的时间。

  不可否认,这样的一种读博过程是极为艰辛的,它需要博士研究生付出比常人多得多的努力。然而,一旦他们揭开了某一未知领域的科学奥秘,发现了某一未知领域的科学规律时,那种喜悦、幸福也必然是任何其他人所体会不到的,这当然也正是正确读博动机给他们带来的,而非外在读博动机所能给予他们的。这种成功的喜悦、幸福是一种高层次、深层次的体验,是一种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满足感。不难想象,那些读博动机存在偏差的博士研究生被迫无奈地从事着主观上并不喜欢、或者不很喜欢的研究,是很难取得什么真正的成就的,因而也是无法体味到真正的幸福的。

  2、经济压力日益增大

  博士研究生群体年龄普遍较大,他们大多没有固定的工资收入,只有奖学金、“三助”岗位津贴等有限的收入来源。这些收入一般仅够维持博士研究生简单的日常生活开销,稍微奢侈一点的消费便有可能给其造成一定的经济压力。已经结婚生子的博士研究生上有老下有小,经济压力更是可想而知。即使没有成家的博士研究生一般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恋爱的成本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此外,当前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飞速上涨,房价的持续飙升等都大大超出了博士研究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也加剧了他们对未来生存条件的压力感。在这种情形下,为了缓解经济压力,这些博士生都普遍不太好意思向家人伸手,一般的做法便是通过做兼职等来赚取一定的生活费。不过,这种把宝贵的时间用在兼职上是极不值得的。因为博士阶段的时间本来就很有限,加之论文进展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即使不做兼职对完成论文都有很大难度,因此兼职工作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要为之。

  前已述及,跟踪学术前沿、潜心研究是博士研究生的本职工作,也是博士研究生的意义之所在、幸福之源泉。然而经济的拮据使得他们普遍感到囊中羞涩,加之科研的压力、兼职与否的矛盾等,这些都令他们难以奢谈幸福。很容易设想,如果博士研究生的经济状况稍有改善,不至太过为基本的生活而烦恼,他们的幸福感便会有很大提高。同时,作为良性循环,这也会大大促进他们的科研工作。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各高校普遍提高了博士研究生的奖学金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的生存压力,普遍反响较好,很多博士研究生也不再出去兼职了。不过,高校的奖学金奖励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大,从而进一步创造让博士研究生安心科研的环境,以促使他们的幸福感得以进一步提升。

  3、浮躁心理较为突出

  当今社会浮躁、功利之风盛行,这些不良风气日渐潜蚀着本该纯净的高校校园。高校,这一神圣的科学殿堂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处在这一环境中的广大博士研究生如果自控力不强的话,将很难抵御这些不良风气的侵蚀。遗憾的是,这些现象已初见端倪。比如,一些博士研究生做出了剽窃、抄袭、编造数据等违背科研工作者基本职业道德的事情;一些博士研究生不正当的攀比心理严重,不是对科学心存敬畏,而是对权力、金钱盲目崇拜;一些博士研究生做事目的性太强,投机取巧心理严重;一些博士研究生意志力不够坚定,经受不起任何挫折的打击……所有这些都是博士研究生的浮躁心理所致。他们把研究当作一个达到某个其他目的手段,而非把它当作一种追求、一种享受。这其实严重异化了科学的内涵,歪曲了科学的本来面目。这种不是发自内心渴求而从事科研的博士研究生注定不能在研究中享受到真正的幸福。他们在浮躁心理支配下获得的所谓幸福充其量也仅是世俗意义上的、肤浅的幸福。

  实际上,幸福更应该是一种过程体验,一种在平静心态下在追求真理时的过程体验。过分注重结果反而感受不到、更享受不到应有的幸福,即使得到了,这种幸福也是很短暂的。相反,一个戒除了浮躁心理的博士研究生,无论探求真理的征程上有多少艰难险阻,他定能勇于面对;无论世俗的观念有多深入人心,他也定能坦然直面、一笑了之。真正的幸福也必将在这种执着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得到很好的诠释。

  三、如何提高博士研究生群体的幸福感

  通过前述分析可以发现,博士研究生在读博动机、经济条件以及心理状态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因而导致他们的幸福感不太高。为此,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供这些博士研究生们进行参考。

  1、培养对所学专业的兴趣

  博士研究生所从事的研究都是各个专业领域的最前沿,其所涉及的专业理论知识也是最深奥的。因此,没有对所学专业的浓厚兴趣,很难想象一名博士研究生能在该专业领域有何作为。古今中外无数科学家、无数学者的成功均证明了一点,即他们所从事的研究都是他们自己所感兴趣的。有了兴趣,就有了研究的动力,就有了不断求知的渴望。在兴趣驱使下从事的研究是发自内心自觉自愿的行为,是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行为;也只有在兴趣驱使下的研究才能使研究者真正体会到研究所带来的幸福与乐趣,即使再苦再累也感到无所谓。

  作为一名博士研究生,如果自小就对现在所从事的专业有着浓厚的兴趣,那真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情,不过这是非常难得的。大多数人都是在以后长期的学习、工作中逐渐选择了现在的专业。这些专业如果是其感兴趣的,那也很值得欣慰;如果不感兴趣,那既然已经选择了,就必须培养起对它的兴趣。兴趣是可以激发和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应当抓住宝贵的时间,对自己从事的专业刻苦钻研,努力寻找创新点、寻求突破点,在研究的过程中体验研究带来的幸福,并使这种幸福感成为自己对专业产生浓厚兴趣的源泉。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兴趣促使研究、研究产生幸福感、幸福感触发兴趣的良性循环一定能够形成。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什么是衡量博士研究生成功的标准?博士研究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些都是每一位博士生必须认真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很多人认为,一个人拥有的财富越多便越成功,也越有幸福感。不少博士研究生也持有此观点,并抱着实现这一目标而来读博。事实是否果真如此呢?答案是否定的。尽管前面的分析表明,博士研究生因经济压力较大而导致幸福感不高,但当学校的奖学金标准有所提高时,其幸福感也随之提高,这看似说明金钱与幸福感总是成正比的。然而众多研究表明,对于基本生活条件都难以保障的贫困群体,金钱与幸福感能成正比;但当物质生活条件达到一定程度后,金钱与幸福感的这种相关性并不强。此时,金钱只是获得幸福感的必要条件,金钱以外的精神因素往往更能导致人的幸福感。这便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即如果高校奖学金标准提高到让博士研究生不为基本的物质生活所困时,他们在进行研究时的幸福感应该是较高的;但如果将这种标准提高到让博士研究生都能过上相当富足的生活时,一方面国家的财力可能暂时不允许,另一方面它也不一定能使博士研究生的幸福感得以相应的大幅提高。

  因此,作为一名博士研究生,一定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功和幸福与否都不应以金钱来衡量。真正的幸福,是在基本生活条件得以保障的前提下,从事自己喜欢的科研工作,在工作中享受科研带来的乐趣。这种乐趣和幸福是最纯粹的、最持久的,也是最有意义的。相应的,拥有幸福感的科研也定能收获成功。相反,如果博士研究生整天沉溺于对金钱盲目崇拜的欲望中不能自拔,把神圣的科研工作异化为谋取财富的重要手段,必将在物欲的漩涡中迷失自我,从而丧失一名科研工作者对科学无限追求的基本准则。可以想见,这种状态对其是既无成功,也是毫无幸福感而言的。

  3、保持宁静的心态

  近年来,一些学者从伦理学等角度研究了心态与幸福的关系,指出幸福是一种心态,安详心态是人生幸福的源泉,人生最高的幸福是持久的内心宁静。亚里士多德认为,思辨活动是人的最大幸福。这种幸福,其实就是看淡名誉、财富及权力等而去专心追求真理,它的获得是要以保持宁静的心态为前提的。老子把人生的幸福看成是一个效法自然的过程,提倡淡泊名利、宠辱不惊,追求人的精神愉悦和自由,[这也是在说明宁静心态对于幸福人生的重要性。博士研究生所从事的研究工作是一个长期的且极为复杂的脑力劳动,因此,拥有一个宁静的心态尤为重要。

  保持宁静的心态,可以看淡成败。成功和失败是人生的常态。没有人能永远成功,而从未失败过,关键是要正确面对成败。成功时不沾沾自喜,时刻保持一颗清醒的心,以防乐极生悲;失败时,充满信心、满怀希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度过暂时的困境,等待转机时刻的到来。有了这样的心态,内心必定是超然的,也必定是幸福的。

  保持宁静的心态,可以看淡财富,远离浮躁。金钱不是不重要,但过于看重金钱会使人性的贪婪无限膨胀,把人生的意义扭曲为仅是对金钱的占有,故而难以享受真正有意义的人生追求所带来的幸福。浮躁心理驱使下,人容易急功近利,容易为外物所羁绊,从而无法安心本职,也更谈不上感受幸福。

  当然,强调宁静的心态,并不是要求博士研究生碌碌无为、消极不为或消极不进取。相反,是要求博士研究生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以老子所倡导的清净无为的思想为准绳,立足“无为”,实现“无不为”,从而体验“有所为”所带来的快乐与幸福。

  说到底,提高博士研究生幸福感的根本途径是努力培养其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可行措施是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效方法是自觉保持持久的内心宁静。只有这样,广大博士研究生才能收获成功,体味真正的幸福人生。

在职博士研究生招生_试析博士研究生群体幸福感探析论文

http://m.haohaowg.com/xinqingriji/17279/

推荐访问:硕士博士研究生的顺序 博士研究生读几年

幸福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黑年结婚有什么不好_多少不好的结婚习俗都该扔了的杂文随笔 下一篇:形容危急时刻的成语|危急时刻显身手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