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场机_扬场随笔散文

2020-05-25 心情随笔 阅读:

  站在田头,看收割机收麦子,集收割、脱粒、扬场、烘干于一身,是如此便捷高效,不由想起以前干农活的许多辛苦。

  农村里最忙的时候就是夏忙和秋忙,成熟的庄稼要收,待播的庄稼要种,在田的庄稼要管,唯有夏秋两季。俗话说,时不等苗,苗不等时,那真是争分夺秒,昼夜不分的。

  收割用镰刀,运输用独轮车。庄稼收割登场后,场上就开始忙碌起来。要翻场、晒场、打场、扬场。打场用石磙子。扬场用木锨。扬场即是将粮食与秕谷糠芒等杂物分开,扬场就是去伪存真的过程。其间如预兆有恶劣天气要抢场。遭遇暴雨抢之不迭叫澎场,澎场最热烈,最激动人心,能把人潜力发挥到极致。粮食进仓、场上事了叫清场。农家的农活都是相对集中,尤其是夏收夏种期间,田头和场头要两头兼顾。脚后跟打着屁股跑,一颗汗珠甩八瓣,岂一个忙字了得!真是收稻忙,割稻忙,累倒在场上浑身芒。场上所有农活数扬场技术含量最高,既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是全场的关键,也是从种到收必不可少的程序。

  俗语有云:三年能中文武举,十年难考田状元。农村里的农活门类多,大中小型专用工具也特多,这是任何工种工匠无法比拟的。中学毕业后,正值文革时期,我回到了家乡劳动了十二年,这期间属于农民特有的技能真是学了不少,比如拿锹动锄,推车担担,挑河挖沟,编筐织席,垒锅砌灶,打墙盖房等,是必修课。一些简单的木工瓦工,是兼修课,虽不能很精通,也需具备三脚猫的功夫。诚然,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但是如果把文化知识束之高阁,以劳动技能与从童子功做起的农民比较,谁也不可能大有作为,谁都只能是一个打了折扣的农民。应该说,我自认为在农村劳动多年,是很认真很刻苦的,但是犹有许多憾事。特别是耕田不会,扬场不精。扬场当然是必修课,但始终未能达到得心应手的水平。

  扬场首先要有风,风既不能大,也不能小,好风凭借力,省事又省时。扬场特讲究手、眼、身、法、步。有程式有技巧。前腿弓,后腿绷,前手举,后手送,铲起一木锨毛粮,扬上去,要掌握好角度、高度和力度。凭借风力刚好将粮食与杂物分开。扬上去的时候,立体看是一个扇面,落到场上要成一条线,要上堆上岭。风向不定且一阵大一阵小的风的叫霍风,霍风最考验一个扬场手的瞬时判断能力,要随时换招,拿揑恰当。把握不当,乱了纲纪,不但扬的粮食一团糟,甚至粮食糠草没头没脑地把整个人都包了起来,叫你哭笑不得。最讨厌的是一阵有一阵无的小阵风,有风的时候则要抓紧时机,俗说:趁得好风多扬它几锨。想想这句话颇具哲理,“宜将剩勇追穷寇”吗!,“莫待无花空折枝”呀!当代文豪王蒙曾有描写农家扬场的诗,说的就是这种物定时空下的情况:“老汉扬场疾,巴郎催饭忙。不知风正好,晚吃又何妨。”无风的时候,只能静待其变,两眼直直地望着树叶子捕捉战机了。一老伯教我一个秘诀,在无风时,你铲起一锨,“嗨”地一声大吼,同时把锨扬得高高的,风也就来了。这法子虽不能说百试不爽,也大多能成功。

  大集体的时候,三五个人共扬一堆毛粮,每个人扬的动作要错落有致,充分利用风力,扬过的粮食落在毛粮的正前方,还要大体上归在一个岭上,最讲究团体的协调。一边扬,一边扫,把扬不开的一些秸草穗头扫到岭的前边去。在上风处是很干净的粮食,在下风处多混有秕谷糠屑,扬一阵子就要找下风。找下风为免遗珠之憾。其工作量不大,约占一轮扬场工作量的百分之五。因为只有下风头里面饱瘪不分糠屑混杂。找下风全用反手,技术性更高,且只能是一个人。人向下风处跨一步,反手力度大些,高度低些,角度是将粮食向岭上丁上去。渐行渐扬,走到粮堆尽头,回过头来要换手,还是反手,这时将下风头的下扬物作一果断的分离,泾渭分明。那时生产队里只有三两个人具有这种高难度的专业技能。毛头小伙子往往没有这种演习的机会。因为一锨不当,会坏了整个系统工程,那就成事不足,坏事有余了。

  扬场和找下风的时候手法不同。这种工艺就是两手锨,是扬场高手必备的法宝。而犁地时,鞭打耕牛则切忌两手鞭,犁地时右手扶犁梢,左手执鞭,通常左手力度小些,鞭打的部位和力量牛都熟悉了,乍换手,牛就会惊魂乱步,在田里作不规则画图了。这就是宁学两手锨,不学两手鞭的道理所在。

  大集体解散后,每家都有自己的一片场,或是三五户共用一片场。自己收割自己打场。夏收更是农家关键时候,时间就是效益,时间就是金钱啊。俗话说,十冬腊月亲戚多,五黄六月各顾各。虽说农村习俗是以助人为乐,但不求人乃是为人处事的最高境界。为扬场而求人,既耽了人家的事情,也误了自己的时间。这时我发现了一个奇迹:每户都有扬场高手。有的人甚至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这些人对场地要求并不奢侈,一两笆斗的粮食,两三个平方足矣。场面有了限制,技术更加高超。

  这时我已在单位上班,因离家不远,又在机会体验这种艺术工作了。我在生产队时学得不精,但这时不得不静下心来认真研究了。

  我发现扬场分为两个部分:扬和找,扬场配合找下风属于高级阶段,尤其找下风要果断区分百分之五和百分之九十五的界限,这需要革命家的胆识和技巧。而我只擅于扬而不擅于找,只能属于初级阶段。这时我想起了数学家华罗庚曾经很卖力地推广过的“六一八”法即黄金分割法,我把已扬过的粮食分成三分之二和三分之一,这三分之二绝对是饱满的。下风的三分之一里当然也是饱的多,瘪的少,对待下风的部分我用同样的方法再扬再选,倒也省去了找下风的麻烦。方法是笨了点,工作量也大,却也体现了科学家的耐心和严谨。

  扬场由于技术含量高,更具吸引力,同时它是直接面对成果,更感动人。你看每个扬场的人都是一脸的虔诚和凝重,喜悦和满足。是的,谁能只管耕耘,不问收获!俗话说睁眼打网瞎种田,农业是露天工厂,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任何突发的自然灾害和田间管理小小的疏忽,都能造成减产甚至绝收。一季庄稼,从种到收,所有的付出,所有的汗水,唯有在这道工序中是面对看得见的果实的。

  有一句名言说得好,劳动是最美的。但同是劳动,根据各人经历和感受,有不同的心得和体会。比如栽秧,古人有诗云:“手把秧苗插满田,低头只见水中天。”栽秧强调节奏,密锣紧鼓,机械重复,是一种屈服和无奈,使人不胜疲惫;而扬场强调韵律,移步换招,舒缓有致,却有一种张扬和愉悦,完全类似舞蹈。扬场是技能,但更象艺术。或者说,栽秧用手,扬场用心;栽秧是写实,扬场是抒情;栽秧是史,扬场是诗!当然,栽秧是因,扬场是果,互相依存,哪一道工序也不可偏废。

  扬场,这一古老的手工活,几千年来,已成定式,没有什么创新。一招一式,全凭照葫芦画瓢,更是心领神会,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扬场,有丰收的喜悦,也有歉收的遗憾。可以说,是扬场推动着季节,推动着人生,推动着历史

  时过境迁,随着农业生产力不断超高,收割机应运而生。收割机既代替了镰刀和石磙子,也代替了木锨。扬场这一可能与农业文明同时产生的手工工艺必将淘汰出局。我们这一辈人也可能就是最后一批传人。繁重的体力劳动由机械替代,“种田之人最辛苦,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时代,将会渐行渐远。我们是受益者和见证者,因而感到很幸运,却也有一分惆怅。正象翻越秦岭有风驰电掣的列车,谁能理解韩昌黎蓝关之叹,攀登巴山有超越时空的索道,又怎么体会李太白蜀道之难。农业的机械化也必然使我们对农民农村农业的认知产生变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话的韵味是否会淡化,我们和粮食的感情是否会因此而疏远呢?

扬场机_扬场随笔散文

http://m.haohaowg.com/qingganrizhi/61621/

推荐访问:扬均恒 扬长避短 扬长而去 羊场 扬长而去的意思 扬长补短

心情随笔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邂逅是什么意思]邂逅是味道随笔散文 下一篇: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生命喝彩随笔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