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和教案的区别]《不求甚解》教学设计教案

2021-09-10 经济论文 阅读:

       不求甚解

  【教材分析】

  《不求甚解》是马南邨的一篇驳论性的杂文,是针对当时相当一部分人对不求甚解的误解而写的驳论文。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含义入手对其剖析,说理透辟,古今中外举例翔实,极具说服力。对中学生的读书态度和读书方法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学情分析】

  本单元学生已接触议论文,已经对议论文知识点有所了解,但驳论文却是第一次接触,所以教学中一定要把驳论这种方式,驳论文的基本结构让学生掌握。由于学生已经学过《五柳先生》,对“不求甚解”的本意有所了解,所以对于本文分析性的段落应该能自行理解。但由于学生的议论文知识积累还是太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拓展学生的精神视野,还要尽量和学习生活体验相结合,在研讨探究中,大胆质疑,辩证地理解课文观点。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鼓励他们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拟用一课时完成阅读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理解、积累“不求甚解、狂妄自大、咬文嚼字、豁然开朗、开卷有益”等词语。

  2. 积累记诵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

  能力目标

  1.理解“不求甚解”这种读书态度和方法的合理性,学习辩证地看问题的方法。

  2.学习课文针对对方认识的逻辑错误展开反驳的方式。 德育目标

  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 习惯,学习辩证地看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不求甚解”这种读书态度和方法的合理性;

  学习辩证地看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行文结构;明确作者的论证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在一天天长大。在阅读中,我们有自己独特的经验,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感情。现在,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读书吗?你读过哪些书?曾经获得过一些什么样的感悟?

  书给了我们想像的翅膀,是我们人生的导师,读书,有千般乐趣,有万种读法。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谈论读书方法的文章——《不求甚解》

  2.简介作者(ppt)

  先由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马南邨的资料,然后教师做适当补充。(多媒体出示)

  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又名邓云特,福建省闽侯县人,是当代著名的思想理论家和散文作家。幼年酷爱文学艺术,1930年加入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在30年代就开始发表散文。1945年初在晋察冀边区主持编辑了我国第一部《毛泽 东选集》。建国后,曾经任《人民日报》总编辑。1958年秋,调任北京市委书记,主编理论刊物《前线》。60年代初以“马南邨”'等笔名,创作了一批引人入胜,启人心智的杂文,其中最著名的是《燕山夜话》和与吴晗、廖沫沙合写的《三家村札记》。在“文革”中,遭受残酷迫害,1966年5 月18日含冤去世。

  (二)介绍驳论的相关知识(ppt)

  1、驳论可以鲜明地反驳一个错误观点,也可以是就别人论述的一个问题发表不同看法,或提出质疑,进行商榷

  ①反驳对方的论点,从论据和论证方法上找问题。

  ②反驳对方的论点,要注重分析,把理讲透,使人信服,不能扣大帽子。

  2、驳论文的基本结构(ppt)

  (三)了解札记(ppt)

  本文选自邓拓《燕山夜话》,属于札记。这类文章短小、内容集中一事一议,由于多从生活实际中的感受选定题目,所以往往切中人们的思想状况。又由于作者知识丰富,旁征博引,所以文章往往引人入胜,特别是对青少年很有教益。

  二、 整体感知 :

  (一)出示目标(ppt)了解出处

  (二)学生快速读课文,疏通文意,

  1、检查预习给加点的字注音:(ppt)

  滥( )加非议 要诀( ) 狂妄( )自大 庶( )豁( )然开朗

  2、解释词语:

  会意:会心。

  咬文嚼字:指过分地斟酌字句。用于讽刺那些专门死抠字眼而不去领会精神实质的人。也讽刺那些讲话时爱卖弄自己学识的人。 死抠:在字句上钻研或找错。

  豁然:一下子彻底晓悟;开阔;顿时通达。

  开卷有益:打开书本就会有收获

  (二)多媒体出示问题:(ppt)

  1、对方的观点是什么?(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本文是驳斥对方的论点的。)

  2、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是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

  3小组合作,逐段分析段意,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目的是为理清文章的思路做准备)

  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然后讨论,全班交流,学生互相评论补充,明确问题要点:

  1、本文的观点是 “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是在第一段提出来的。

  2、因为作者觉得这种观点是对“不求甚解”本意的误解

  3、明确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人们常认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但作者不同意,作者开门见山坦率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简化一下就是:不求甚解也是好的。

  对不求甚解否定之否定。(1自然段)

  把错误的观点列出,再摆出自己的观点。

  第二部分:正面阐述陶渊明的本意。(2--3)

  先从出处援引,指出人们的曲解;再分析“不求甚解”的含义,一是虚心的态度,二是方法得当,值得提倡。

  第三部分: 进一步强调不能求只记住彼此字句的“甚解”,要“活”读书,要理解“精神实质”。(4--9)

  一引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的例子,从反面强调今天学习应该抱“虚心”的态度。

  二引诸葛亮的例子,从正面赞扬“观其大略”式的“不求甚解”的高明。

  三引宋儒陆象山的语录,作为道理论据说明“未晓处且放过”的方法与陶渊明的提法很相似。这里要特别注意一个“且”字,说明放过是暂时的,只要认真会意,“未晓处”最后还是会晓的。

  三处例证、引证,或古或今,或中或外,信手拈来,自由骋笔,恰到好处。

  第四部分:会意不是一步就达到的,需要读一遍就会意多一点。开卷有益。 第一段,

  总结:树靶子——引出处——释新义——援例子——引语录——结上文(ppt)

  三、深思精品

《不求甚解》教学设计

  (一)学生思考下列问题,(方式是自主思考,合作交流)

  1、“好读书” 和“不求甚解” 有什么关系?(目的是挖掘学生的思考深度,使他们真正了解其含义。)

  “好读书”的习惯很重要,有了这个良好的习惯,才能读书,而“不求甚解”是很好的读书方法和态度。

  因为“不求甚解”是一种谦虚的态度和正确的读书方法,与马马虎虎有本质的区别。

  2、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完成本课的重点,使学生明确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正反对比论证在立论文和驳论文中同样适用,都能为证明论点服务。)

  举例论证:举普列汉诺夫不会活读,不能理解著作的精神实质;诸葛亮观其大略知识更广范,了解问题更全面——举名人例子,更具有说服力

  道理论证——引用陆象山的话,具有权威性

  正反对比论证——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的例子,使论证更加全面

  3、你认同作者观点吗?联系你的学习实际谈谈你的收获。(目的是学以致用,能够对自己的读书产生积极的影响)

  补充鲁迅的读书方法(ppt)(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不求甚解这种读书方法的认识)

  4、课堂小结:本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逐层深深地剖析问题,并通过引用、对比、举例等论证方法阐述方法,从而明辨是非,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四、拓展训练(ppt)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思维品质)

  ①“见风使舵”新解

  ②“班门弄斧”辩

  ③“滥竿充数”辩

  (明确: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入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 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

[教学设计和教案的区别]《不求甚解》教学设计教案

http://m.haohaowg.com/lunwen/134033/

推荐访问:草原教案及教学设计 劝学教案教学设计

经济论文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创意大赛策划书|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创意大赛策划书的模板 下一篇:浅谈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教案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