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医学检验的论文_教育改革医学检验的论文

2021-07-24 教育论文 阅读:

  1我国医学检验专业的现状

  为适应检验医学未来的发展方向,检验医学教育模式转型已成当务之急。1998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将医学检验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定为:“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能力且能在各级医院、血站及防疫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从各医学院校的培养方案来看,三年制和四年制本科教育定位于培养具备基本的检验技能、主要从事临床实验室技术工作的检验技师,七年制本硕连读教育定位于培养负责签发报告、协助临床诊断和开展科学研究的检验医师,五年制本科教育则定位于培养具备一定的医学理论基础,既能从事临床实验室检验工作,又能进一步深造的医学人才。实际上,长期以来我国检验医学教育定位不明晰,学制复杂多样,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存在交叉现象,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和市场需求接轨不紧密,再加上高校的迅速扩招,办学模式和管理体系存在诸多弊端,检验医学教育质量难以保证。教育部将医学检验本科专业明确为技术类理学专业后,许多问题看似迎刃而解,但是如何纠正长年的制度缺陷,确保教学改革落到实处,提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育质量成为新的挑战。

  2专业认证对检验医学教育改革的指导作用

  2.1专业认证的特色

  所谓专业认证,广义讲即时某专业技术或领域,通过某种检验标准,由政府或者权威专业组织实行,用于表彰个人或执业资格的证明文件。专业认证的主要功能包括:一是用最低行业标准对专业的教育质量进行评估,保障公众、学校和学生的的基本利益;二是通过持续的自评、专家评审、咨询和服务等,以鼓励和促进相关专业改进工作,提高质量。专业认证的特色在于其注重考查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每一项有利于促进学生能力培养、教学改革、教学质量保证等实际工作,即专业认证的工作重点是检查各校的教育计划、师资队伍、教学资源、教育评价、科研、管理与行政、改革与发展等方面是否与本校的办学宗旨目标相一致。专业认证是高校专业立足自身优势的基础上,为了寻求进一步发展,自主申请权威认证的过程。以相对成熟的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为例,专业认证的基本过程包括:首先学校向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接下来进行全面的自我评估,提交自评报告,认证工作委员会对自评报告进行审核并进行现场考察,做出综合判断,考察结果将形成书面报告反馈给学校,学校据此做出相关的整改,持续的改进是专业认证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可以视情况进行回访。认证的结论包括完全认证(有效期为8年)、有条件认证(有效期为4-6年)和不予认证。

  2.2我国医学专业认证的现状

  21世纪初,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和国际医学教育组织(IIME)等组织制定的《医学教育全球标准》、《医学教育认证指南》为全球高等医学教育领域提供了一个系统、明确、全面的参考方案,包括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医学科学基础知识,沟通技能,临床技能,批判性思维等7个领域反映教育结果的指标,核心在于培养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具备国际视野和较强竞争力的医学人才。目前,绝大部分国家建立了医学教育标准及认证制度。我国也在借鉴国际标准和指南,力求国际标准本土化,不断探索和实践医学教育质量认证。2003年,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实行“五年一轮”的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制度,2004年,全国性的高等教育评估机构--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评估工作开始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同年,教育部“中国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课题组完成了《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讨论稿),制定了《中国本科医学教育认证办法》(讨论稿)。2007年,“专业结构调整和专业认证”正式列入教育部“教学质量工程”,其中药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学四个医药类专业列为试点项目。2008年,教育部成立了“中国医学教育认证专家委员会”和“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2009年《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供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9]4号)文件明确规定“实施医学教育认证,开展以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为依据的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工作,以认证结果作为审核医学教育招生规模的依据,并将认证结果通过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截止2013年底,已有12所高等院校通过了临床医学专业认证。

  2.3专业认证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改革的推进作用

  2.3.1重视专业认证,深化教学改革我国从1994年开始进行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现已经形成5年一轮、对普通高校进行全面评估的制度。毋庸置疑,高校评估在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上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教学评估与专业认证有着本质的不同,两者的区别见下表1。本科教学评估是对学校进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对教学实施、教学仪器设备、师资队伍等办学硬件有规模和数量上的要求。而专业认证是评估学校在这些必备条件的基础上,不仅重视教给了学生什么,更重视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不仅对学生接受基础教育的全过程进行考察和评价,而且更注重学校的输出结果--毕业生实际掌握的技能进行考察认证。因此专业认证成为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随着政府和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质量关注程度的提高以及高等教育国际接轨的需要,我国高校专业认证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几年,高校专业认证将会蓬勃发展。2012年,教育部对医学检验本科专业进行大改革,将其划归为技术类理学专业。在此契机下实行医学检验技术本科专业认证有助于引导学校深化教学改革,有望解决长期以来检验医学专业本科教育存在的培养目标差别较大、不同学校的师资水准参差不齐、课程设置缺乏严格标准、医学和理学理念分歧等问题。

  2.3.2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按本科医学教育WFME全球标准的要求,我国医学教育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课程整合、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检验医学本科教育更是亟需更新教育理念。专业认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的办学理念,一改以教师为中心和课堂灌输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学生的任务是自我管理和自我规划,教师的责任是学业引导和帮助,学校的职责是提供优良的学习资源和环境。专业认证也关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信息技术对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注重团队学习、案例式教学、PBL教学等教学方式的改革。因此,专业认证有利于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落到实处。我国检验医师和技师的培养尚处于探索阶段,各级医院往往医技不分,检验医师的处境十分尴尬。专业认证可以指导医学院校根据检验专业学科发展趋势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定位为掌握扎实的检验技术理论、具备一定的操作实践能力的医学技术类人才,进而规范对检验医学生的培养,逐步实现专业认证与检验技师资格考核制度的衔接与统一。

  2.3.3保障教育质量,实现专业国际接轨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高校的生存意识和竞争意识逐渐加强。学校的生存发展依赖于学科专业教育质量。专业认证虽是自愿参加,但是申请专业认证,通过不断的自我评价和持续改进,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可,学科教育才能得到持续发展。因此,实行专业认证,教育质量保障由外部力量转变为高校寻求自我发展、自我激励、自我约束的内在需求,有利于促进高等院校树立牢固的质量观念。专业认证不仅是保证专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国际间专业教育质量相互认可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人力资源的全球化流动,检验医学专业人才参与国际学习、交流和执业的机会逐渐增多。通过专业认证,采用国际通行的认证标准、规则和程序,实现学历互认和人才互认,有助于培养有竞争力的国际化检验医学人才。专业认证将会为未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现国际接轨指引方向。

  3小结

  综上所述,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实行专业认证将有助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专业国际接轨。因此,建立规范的医学检验技术认证体系、实行有效的专业认证应是广大检验工作者不断努力的方向。当然,专业认证是否能落到实处,是否能得到广大教育者的认可与重视,是否能推动检验医学的发展等,仍需要不断的努力与探索。


教育改革医学检验的论文_教育改革医学检验的论文

http://m.haohaowg.com/lunwen/124393/

推荐访问:

教育论文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关于青年教师提高教学反思]关于青年教师提高教学心得体会 下一篇:中小教师资格考试网_小学教案《王二小》